春花秋月、夏荷冬雪 流转在八闽大地田埂枝头 化成四季祈福歌

我国气候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鲜明。古代农业社会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种不同的生活气息渗透进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国木刻设色贴雕四季花鸟挂屏
先民把生存智慧融进二十四节气,产生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民俗;历代文人留下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歌咏四季诗词,四季流转,风物成诗;工匠们则将对四季的祈福刻进了工艺品里。
福建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一套民国时期“木刻设色贴雕四季花鸟挂屏”,用各个季节最具代表的花鸟纹饰,再现了古人对四季最美好的愿望。春季花鸟挂屏主纹饰为牡丹、锦鸡,施以金、红、蓝、绿色等彩漆。朵朵红色牡丹竞相开放,花瓣层层叠叠;两只锦鸡身披彩色羽衣,姿态优雅。整体画面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西是“客家祖地”,客家春耕节庆沿袭至今,“闹春田”“百壶祭”“犁春牛”等习俗意在唤醒大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夏季花鸟挂屏,荷花争艳怒放,荷叶娉婷舒展,寓意“和睦”“和美”;一对鸳鸯静静浮于荷下水面,象征夫妻相爱、白头偕老;两只青蛙竞相跃上荷叶,预示丰收在望。入夏时,福州地区素有“做夏”的传统习俗,流行煮鼎边糊、煎夏饼、炊碗糕等。夏季最重要的节日是端午节,福建畲族人民会上山采百草,制成“百草茶”。各畲村还有插艾叶、系端午彩线、畲歌对唱等习俗。秋季花鸟挂屏主纹饰为菊花、金鸡,菊花层层相叠,盎然绽放;花下两只公鸡灵动写实。秋,是收获的季节。“晒秋”是闽北地区的经典农俗,秋分之时,闽北人开展割稻谷、打糍粑、晒秋、舞龙等活动庆祝丰收。中秋节,闽北地区则有“烧宝塔”、步月、赏灯送灯、拖石板、摸菜丛、抱金瓜、“偷”南瓜等习俗,都蕴含镇邪驱病、平安健康的美好寓意。
冬季花鸟挂屏主纹饰为梅花、喜鹊,梅花凌寒绽放,三只喜鹊立于花枝之间。喜鹊与梅花组合有“喜上眉梢”“喜鹊登梅”“双喜临门”的寓意,是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喜庆纹饰之一。
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闽南地区,冬至有祭祖、吃冬节圆等习俗,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敬祖的思想和祈求丰年的愿望。
《淮南子》中记载:“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四季是天地精神的最好体现,顺应四季,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基调。四季如风,吉祥美好,荡漾在八闽大地的田埂枝头上,清风云霞里,汩汩泉水间,荡漾着福建人民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追求。
45文物里的福(民国木刻设色贴雕四季花鸟挂屏)音频:00:0004:32点击上图开始纯享音频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