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镇文史爱好者们齐聚
罗李明
潘全明
在中渡镇大兆村有潘族一脉,藏有一本传抄的《潘氏族谱》,族谱中有许多未解的“密码”。这本族谱传抄应该发于清末,从书中可以了解到,明嘉靖元年(1522年)其先祖潘宝,字珠园,在原籍河南开封府祥符县考中举人后,被选授为广西柳城县知县(但柳城县志对这一说法并没有记载)。潘宝在柳城县当了十年知县,一直未得到重用,任期满后,在回原籍途中过中渡,因见其山清水秀,便与妻子商量,定居于中渡旧县村。
潘全明说,祖上还有一个叫潘国资的人比较有名,潘国资随明代将军王世科征战古田,立有战功。奉旨进京擢用,后回中渡。这件事潘氏族谱与中渡古迹均有相同记载。
他们还有一个祖上叫潘世济,在明熹宗年代(1621一1627年),以平民身份上万言书直指逆贤乱政。从当时历史环境看,一个平头百姓竟敢上万言书指责魏忠贤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另外就是潘珠园的玄孙潘泓,为人智虑深远,望重乡闾,见市井荒凉,田园寥落,遂开郑白之渠,溉田十万;并建渡市,每市期公必至,平其物价,释其纷争。让民有新屋,埠有新船,后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做生意的人,纷沓而至。潘泓的主要贡献在于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修水渠六公里多;开建渡口市场,贷款给贫民做生意,倡导公平贸易,繁荣市场。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据史料记载,中渡镇大兆村有座古榕码头,明清时期是洛江的重要渡口,商贾来往,热闹非凡。
潘氏宗祠的广西山湾祠堂
记者(右一)来到中渡镇福龙村社脚屯的郑革谋家探访
85岁的罗富忠
郑革谋
郑刚谋
……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