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武汉市急救中心联合华润武钢总医院建设的钢都急救站正式开站了。这是武汉市第101个急救站,也是中心城区第76个急救站。那这个急救站正式开站后将给附近居民带来哪些好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一大早记者来到了位于青山区园林路的武汉市急救中心钢都急救站,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钢都急救站配备有一个值班室和两辆救护车,救护车上各种急救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有可以转运的氧气袋,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以及这个氧气瓶,还有我们的担架。我们在车子上面就可以和要去的医院对接,实时传送资料,他们是可以实时看到我们的心电图,做出一些治疗的决策。
施海燕告诉记者,钢都急救站开站首天就紧急运送了4位患者。
4位病人的病情都还是比较重,稍微轻一点的是眩晕,还有急性卒中的,急性心梗的,还有一个外伤的,基本上我们都是5至10分钟就到达了现场。
记者现场了解到,武汉市急救中心钢都急救站附近小区非常多,有钢都花园123街坊小区,钢都花园124街坊小区等等,居民人口非常密集。
而像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死这类疾病的黄金抢救时间都在2到4个小时以内,心脏骤停甚至只有4分钟,因此钢都急救站的出现极大的缩短了周遭居民急救医疗情况下的抢救时间。
我们周边的居民多半都是以老年的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脑卒中这样的疾病为主。以前患者突发了一些心梗这种情况,我们在叫急救120的时候,可能就是会要在10分钟以后才能到达。那么现在3至5分钟之内就能赶到家门口。
我们非常的高兴,因为我们这是一个老社区,而且老年人特别多,有的时候打120急救的时候,时间要等很长,如果社区周边有120的话,那就大大挽救了我们老年人的生命,这是我们非常迫切期望的。
武汉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惠敏表示,钢都急救站的建立,提高了青山区的院前医疗急救和紧急医疗救援效率,满足了钢都地区广大群众的急救需求,同时也使得武汉市急救站达到了101个。
下一步,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建更多的站,进一步缩小我们的急救服务半径,努力打造中心城区的10分钟急救圈、新城区12分钟急救圈,为我们市民的生命保驾护航。
【院前急救待援期公众应对措施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一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法制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规范认证模式,切实推动紧急救助的立法进程。
推荐意见二
政府主导、多行业参与优化急救设备配置,完善急救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制度。
推荐意见三
构建智能化社会急救网络体系,呼叫“第一反应者”,实现“一键急救”。
推荐意见四
优化培训模式,开展多元化急救培训,加强“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公众急救意识。
推荐意见五
建议将急救普及教育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体系,并加强继续教育。
推荐意见六
公众通过反复的培训、复训和演练,掌握院前急救待援期的救治流程和救助措施。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