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帮帮团》关注了一位七旬老人购买一份保险,这份保险每年缴费5万元,还需连缴20年,意味着老人得交到90多岁才能不违约。这份总价百万的“天价保单”引起多方质疑。
4月25号上午,记者同王女士再次前往了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分公司。经协调,工作人员提供了当初回访投保人(王女士奶奶)的电话录音,王女士的母亲听后表示,录音内的声音绝不是投保人。结合此前保单上的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大家纷纷对七旬老人购买这么大额的保险产生了质疑。
而当记者问起当初投保过程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暂时不方便回复,希望同消费者一起前往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进行协商。
采访当天,记者同王女士母亲一起前往了消保中心,但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出只愿与当事人进行调解。为了调解的顺利进行,记者暂时离开了调解室。
随后,记者也将当事人质疑保险公司投保过程不规范、保单上为代签名、回访录音有问题等情况反映给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
最后,记者从王女士母亲处了解到,她们与保险公司已经协商完毕,保险公司将在一个月内将他们所商定的保费退还给他们。而至于整个保险购买过程有没有问题,双方都表示不好再作回应。
记者走访保险行业
一些公司表示不会管经济来源
实际上,在调查王女士爷爷购买百万保单一事过程中,记者也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做法,不少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一般不会去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能力。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公司核保能过,我们都不会去查,就像你买房子十几万,我还问你的十几万哪里来的吗?这不现实。投保是很隐秘的事情。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告知家人,只要是个正常独立的人,就是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而为了避免双方日后的争议,他们会在老人投保过程中,进行录音录像。
在记者看来,保险公司售卖的产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销售过程中,这些保险产品是否合适消费者就要求销售要做好告知工作,不能为了销售而销售,应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考虑。
保险作为未来风险的一种保障,应该拥有更大的市场,但对于目前有些消费者来说,则是谈保险色变,“不靠谱”、“没用”、“被坑”逐步成为了保险的标签,而如何撕下这些标签,需要每个保险从业者从自身出发,从职业操守角度出发,做到合法合情又合理。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