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
有这样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它是一门迫击炮
83年前
一位18岁的战士正是用它
连射4发迫击炮弹
准确命中敌指挥所
一举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
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这位18岁的战士
名叫李二喜
这一战之后
很多战友都称他“神炮手”
今天
是李二喜战士逝世12周年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他的传奇一战
1921年
李二喜出生在
山西省灵丘县上寨镇祁家庄村
13岁那年
李二喜的父母去世
哥哥当兵出走后
一直没有音信
李二喜独自靠父母留下的几亩薄田维生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后
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部队的
三十三旅、三十四旅
在李二喜的家乡附近驻扎了下来
当时杨成武的独立团
正驻扎在李二喜的村子附近
不久后
李二喜被推荐进入了独立团
每天负责养马、放马
成为了一个军队中的马夫
图:李二喜
一天
李二喜牵着马走到一处院落
院子里摆着几门迫击炮
这些迫击炮是在平型关战役中
杨成武的独立团缴获的
但是当时独立团中并没有专业的炮兵
更谈不上炮兵连
所以一直闲置在院子里
李二喜对这几门迫击炮很感兴趣
上去摆弄了起来
然而他并不知道
自己摆弄拆解迫击炮的行为
被独立团团长杨成武看在眼里
不久后
独立团开始着手组建炮兵连
李二喜被点名进入了炮兵连
成为独立团的第一代炮兵
成为了炮兵后
李二喜每天都用目力
测算着各种各样的距离
然后再用脚步去丈量验证
经过日以继夜的苦练
李二喜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手
1939年10月
日军对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
进行大“扫荡”
10月30日
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
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接到情报:
日军辻村宪吉大佐率1000多名日伪军
从河北省涞源县出发
准备“扫荡”第1分区驻地
杨成武迅速制定作战计划
得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
和120师师长贺龙的支持
杨成武连夜部署
集中主力3个团
在位于涞源县东南的雁宿崖地区设伏
敌进入伏击圈
经过激战
歼灭600多名日伪军
因为辻村大佐在雁宿崖吃了败仗
其上司日军著名“山地战专家”
旅团长阿部规秀
决定对八路军进行报复
图:阿部规秀
在阿部规秀的指挥下
日本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一部
会同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10师
第26师全部及第3和第8混成旅各一部
两万多人
深入我晋察冀地区北岳区
企图打通涞源到易县的公路线
压缩八路军活动空间
临行前
阿部规秀在家信中表示:
“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
而且最有趣的
‘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
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
涞源是八路军进入敌后
最先解放的县城
这里有坚强的党组织
群众抗日情绪高昂
还有隐蔽情报网
另外
八路军对日军作战习惯
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正如八路军“一分区详报”所说:
“过去的战斗经验告诉我们,
敌人每次战斗失败以后,
必有一个更大的动作。”
综合各方面情况
杨成武决定:
在雁宿崖战役胜利后
在黄土岭地区
马上部署部队依托有利地形
张网以待
不出所料
11月4日晨
阿部规秀亲率日军1500余人
分乘90多辆卡车
向雁宿崖方向急进
企图寻歼我第1分区主力
杨成武令八路军诱敌专家“狼诱子”曾雍雅
带小股部队反复调动、激怒日军
诱敌东进
至黄土岭伏击圈
11月7日下午3时
日军全部进入黄土岭的峡谷小路
八路军伏击部队突然杀出
将日军压缩在长约1.5公里
宽约100米的谷中
八路军100多挺机枪
从各个山头向谷中扫射
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对准日军猛轰
战斗进行到下午4时
第1分区1团长陈正湘从望远镜中发现
对面山包上有一座独立院落
院里有一群日军军官
身穿黄呢子大衣
挎着战刀
陈正湘当即命令炮兵连迅速上山
图:李二喜
李二喜他们所在的高地
离敌人占领的院子
约有1000米左右射程
他立即试射
调准射程后
连续发了数炮
炮弹正好落在东院
接着他再连射四发
敌人阵地大乱
八路军步兵也迅速地从高地奔下
排山倒海般冲向敌人阵地
18岁的炮兵连战士李二喜
用当时仅有的4发炮弹
炸伤了阿部规秀的腹部和双腿
约5小时后
阿部规秀毙命
后来
日本《朝日新闻》
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为题
哀叹:
“中将级将官的牺牲,
是没有这样的例子的。”
自此以后
李二喜留在炮兵队伍里14年
经过了辽沈、平津、武汉等多次战役
1952年上级动员转业
他响应号召
转业到韶关工作
图:李二喜
当时李二喜击毙阿部规秀的
这门迫击炮
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李二喜的英雄事迹
也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致敬!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