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源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周宁县,鲤鱼溪自西向东从村中穿流而过。生活在浦源村的人大多姓郑,他们的祖先是南宋时期从中原迁居此地的。据说就是从那时起,村民便在溪中养起了鲤鱼,与鲤鱼朝夕相处。如今,依然有数万尾鲤鱼在溪中畅游,与村民们和谐共处。
郑在宽每天早上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喂溪中的鲤鱼。他说,浦源村的人不仅拿鲤鱼当宝贝,而且还会和溪中的鲤鱼“同吃、同喝、同劳动“。爱护溪中的鲤鱼,是村规民约中的第一条。
十几年前,郑在宽在村头开了一家店,做的是当地特色的光饼。光饼不仅人人爱吃,就连溪中的鲤鱼也特别爱吃。大家拿去喂鲤鱼的食物,几乎都是郑在宽做的光饼。
浦源村的护鱼队是由村民们自发成立的,郑大润说,最初村子里成立护鱼队是为了保护鲤鱼,防止有人偷鱼,现在偷鱼的事情几乎没有再发生过了,村里的护鱼队只是沿袭了过去的传统,对于这些认真练武的孩子们来说,更多地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更好地去爱护自己的家园。
负责鱼祭的队伍也是大家自发组成的,每当有鲤鱼死去,大家便会换上统一的服装,在宗祠集合。大家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敲锣打鼓,有的负责扛旗子,等到大家伙差不多到齐了,鱼祭的队伍便出发了。
鱼祭的习俗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村民们重视鲤鱼,所以特意在村子中修建了一座鱼冢,鱼冢面朝着鲤鱼溪和郑氏宗祠,旁边有两颗参天拥抱的柳杉,当地人将这两棵树称为鸳鸯树,它们像是给鱼冢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生活在浦源村的人们爱鱼,护鱼,敬鱼,世世代代遵守着村规民约,传承着独特的鲤鱼文化。为了使鲤鱼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村中人人是“环卫工”,保护着家园的生态环境。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