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郭先生是北京市一名保安,爱好收藏的他,近几年从市场上购买了不少瓷器,购买单价从小几千到大几千不等,总共投入了上万元,基本花光了所有积蓄。
2021年,郭先生与妻子感情不合离婚,生活拮据的他想靠变卖藏品维持生计。
同样因积蓄不多想出售藏品变现,同样“遇见”一家“靠谱”的公司。业务员告诉刘先生,他想鉴定的汝窑瓷器价值8000万元,并且已经有买家看中。
600元购买的汝窑瓷瓶,现在只需要花2000元鉴定费,便极可能卖出千万高价。面临和郭先生一样的情景,刘先生不仅心理活动和他一样,行为上也做了同样的选择。
结果也巧了,这件瓷器被鉴定为仿品。刘先生不甘心,接连鉴定了其他瓷器,次次失败,便想报警弄个明白。
警方称,两位被害人的遭遇并非个例,藏品鉴定纠纷案件逐渐增多,警方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调查。
警方化装成收藏品爱好者,带着从市场上购买的200元瓷瓶,走进一家家鉴定公司。瓷瓶每次都被夸得天花乱坠,而后工作人员都提出鉴定要求。
侦查员暗访了21家公司,这些公司从夸大藏品价格,到虚构后期买家和拍卖服务,步步引诱客户支付鉴定费用,属于一种“套路鉴”的违法犯罪行为。
经查,收藏品交易记录和鉴定证书均为伪造,就连公司鉴定师资格证书也是从网上购买,被害人的藏品从未进行过任何鉴定。
在调查中,经营着三家收藏品鉴定公司的盛某引起警方注意,其自称是这个“套路鉴”行业的龙头老大。随着主犯盛某到案,警方共查抄涉案公司21家,依法拘留涉案嫌疑人290名。
普法时间
pufashijian Q1:
近几年,关于收藏品诈骗,骗子的招数层出不穷,他们利用藏品鉴定、高价回购、投资返利、伪造拍卖等手段,侵害收藏品爱好者的利益。那么,今天这起案件又有什么特点呢?
A1:
“套路鉴”已经不是简单的涉及收藏品鉴定公司诚信的问题,更不是因为这种技术或者专业水平欠缺导致的看走眼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目的就是非法敛财,被骗者都经历了了解该公司,相信该公司,依赖该公司的三个阶段,这些骗子也会迎合这些需求来进行设套,让被害人因看重高预期的收益,而忽略低成本投入。 Q2:
这些涉嫌“套路鉴”的公司,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诈骗手段又很隐蔽让收藏品爱好者很难甄别,那么作为收藏品爱好者,如果有出售藏品的需求,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同时又该怎么去预防此类诈骗呢?
A2:
货比三家,好货也可以找三家,最好找到真正有资质的商家,品玩为上,获利随缘。收藏品无论经济价值如何,它都属于个人雅好,喜欢就好,你真想不被“套路鉴”伤到的话,不仅要有防骗意识,还要降低捡漏预期。一方面通过学习、交流,提升个人鉴赏和鉴别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多与那些同好进行交流。你对古玩的认识知识越多,你被骗的可能性就越小。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