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白,是咱们重庆百姓经常吃的一道菜,不少人都会做这道菜。在北碚区童家溪镇,王晓兰一家已经做了三十六年的烧白,还把这道常见的特色菜,做成了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烧白的每一片肉,都是肥瘦相间,色泽诱人。趁热吃下一口,咸香软糯,入口即化,让不少食客都说过瘾。
王晓兰说,烧白这道菜,看上去简单,制作工序却比较繁琐,有选肉、切肉、上色、过油、浸泡、改刀、调味、炒制芽菜、蒸肉等不少环节。要把这一碗烧白做好,做出特色的话,在选料、火候、调味、乃至器皿等各方面,都需要下一番功夫。
聊起这烧白的做法,王晓兰说得头头是道。她这门做烧白的手艺,来自于家传。王晓兰的母亲年轻时,就是远近有名的厨艺高手。周边村民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会请她母亲掌勺。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家人在路边搭了个棚,开了家小店。主打菜品就是这一碗烧白。
王晓兰说,开店这三十六年来,一家人每天起早贪黑,用心把每一道菜做好,赢来了不少回头客。原本的路边小店,经过多次翻修、改造,变成了现在这个整洁、雅致的小院。而他们家制作烧白的这份手艺,也被评为了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晓兰告诉630-第1眼记者,开店这些年来,他们家也研制了不少的新菜品。但对于这一碗烧白,却从不敢轻言创新。
王晓兰表示,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的责任就是要把我们优秀的传统烹饪技艺保留、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份舌尖上的巴渝记忆。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谭博治)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