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护宝观察点
助力传统古村落保护
行走在晋江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仿佛步入一个闽南文化后花园和华侨历史博物馆。一座座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西洋楼、番仔楼等精美建筑群,见证了下南洋的华侨的拼搏奋斗史,饱含着战争年代闽南侨胞先国后家的家国情怀。
“朝东楼是上个世纪30年代建的,现在还是毛坯结构,还没装修。因为当时的华侨把装修房子的钱捐出来支持抗战了。” 晋江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吴雅芳主任向记者介绍起了当年的华侨抗战史。
朝东楼前,新设立的牌匾上,“检察护宝观察点”几个字格外醒目。吴雅芳主任说,首批设立的“检察护宝观察点”位于晋江市辖区内的8处具有历史性、代表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3个世界遗产点、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检察机关还聘任了护宝观察员,凝聚公众合力,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渠道,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力度,“好的基础上,怎么样让它更好,这一直是我们在护宝中积极探索的。”
共护文物与生态
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很难想象,曾经安平桥周边污水横流、臭气弥漫,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安平桥文物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拉开序幕。
因地制宜
打造立体防护网
“世遗点”——洛江区的洛阳桥是另一番风情,桥南一带有附属文物“蔡襄祠”、中西合壁的百年古建筑余庆楼以及文化遗产项目洛阳桥传说等。穿越桥南古街,漫步洛阳桥,来到桥北新街,仿佛从古代走到现代。
因洛阳桥跨洛江、惠安两地,为打破地域壁垒,两地检察机关建立了“跨域两院护宝联盟”,同时,因地制宜,打造饮用水源地、湿地、古桥三位一体的防护网,对洛阳桥周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综合立体的保护。
“文物+保险+服务”
守护文保核心区
在泉州市世界遗产核心区——鲤城区,一项创新护宝举措即将试点推广。针对文保单位受损后资金筹集难导致修缮时间延长的问题,鲤城区检察院联合区文旅局探索“文物+保险+服务”新模式。
“今年年初,我们建议文旅部门给文物上保险,一旦发生受损,有保险公司理赔,修缮资金问题能够得到缓解,推动文保单位快速得到修复。” 泉州市鲤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苏紫燕说,这好比老百姓长期给自己买保险,保险公司还会定期提供体检服务,关注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一旦文物上了保险,那么,保险公司也会自己找第三方定期对文物进行评估、以防受损,避免频繁出险理赔。除了给文物上保险外,该项目还将提供“人防”+“技防”的服务,为鲤城区文物构建全面的防护网。
目前,检察机关合力推动的“文物+保险+服务”新模式,已形成初稿方案并上报省文物局。方案实施后,将从泉州市的世界遗产核心区——鲤城区先试点推广,首批将推动包括施琅故宅、万正色故宅在内的36处文保单位纳入省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助力文化遗产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支持保护三坊七巷、鼓浪屿等,对福建的文化遗产有着割舍不断的守护情缘。他说,“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走访泉州,领略世界遗产的中国文化名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回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