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菜池、电磁炉、冷柜,还有料理机和微波炉......5月10日,汉中32〇1医院附近幺儿拐不到十多平米的小小爱心厨房里,锅碗瓢盆和电器化设备一应俱全。张莹和义工阿姨正在忙着打扫卫生。
华商报-二三里通过热心网友了解到,就在前不久,32〇1医院附近一间“特殊”的爱心厨房开门营业。主要为病人家属提供免费的厨房设施,家属可以自带食材,方便为病人制作合乎口味而又健康便宜的饭菜。
爱心厨房创办者:85后城固女孩,医院附近热心的米线店老板
眼前这个乐观坚强的85后城固女孩张莹,正是爱心厨房的创办者。
她告诉记者,自己本身就在南关经营了一家“有才妹妹”米线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加上服务热心和味道受欢迎,口碑一直不错。
附近医院的一些患者家属,时常来店里给病人带饭,许多时候提出“特殊”要求,比如说把米线煮的软一点,多放青菜,不要辣椒,味道清淡一些......为此,张莹始终耐心地满足客人的需要,同时买了一个料理机,贴出告示让医院来就餐的患者家属免费使用。
“如果医院附近,能提供一个地方,让患者家属自己为病人做饭,该有多好?”通过长时间观察,张莹发现,许多外地来住院的患者家属,都面临着一些患者饮食的特殊要求,没有地方自己做,外面卖的饮食大多又不符合条件,让许多人十分无奈。
患者家属的境遇,也让她常常想起两年前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心中的遗憾:我是淋过雨的人,总想着要为别人打伞
创办公益爱心厨房,也可以说缘起张莹自身的一段经历,事情要从2020年说起......当时父亲因为突发脑溢血住进了汉中32〇1医院的ICU病房抢救。病情特殊需要,父亲被插上了胃管,一个多月以来只能吃流食,为了增加营养,流食里还需放上蛋清、核桃和熟油等。
“老家远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城固,汉台没啥亲戚朋友,父亲的病花费巨大,自己经济能力又有限......”张莹急的团团转,找一个可以做饭的地方,为父亲制作流食成为当时最困难的事儿。她先买了料理机和电磁炉,想找一家宾馆,最便宜的得100多元一天,由于特殊情况,许多宾馆也是直接拒绝。
无奈之下,张莹好不容易找到了附近的一家简陋的民房,好说歹说之下,短租了一段时间,勉强解决了父亲的吃饭问题。讲起这一段难忘经历的时候,她抹了抹眼泪,说当时自己真的是困难重重,受尽了许多冷眼和委屈。
当年秋天,父亲带着病痛和全家人的思念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父亲去世后,带着些许遗憾和心中难以消解的愧疚,张莹一直对医院做饭难的遭遇多年以来,念念不忘。
“我是淋过雨的人,总想着要为别人打伞。”亲身经历和身边的故事,让她意识到“吃口家常饭”不仅仅是自己的愿望,也是不少住院患者家属的心声。
延续爱的微光,医院附近烹饪“家的味道”
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学院路上,有一间“爱心厨房”,服务就诊患者及其家属,一元钱炒一个菜,24小时不打烊,烟火长明将近20年。相濡以沫的民间爱情、自力更生的励志故事、志愿帮扶的公益活动从小巷深处“好事传千里”,在3米宽、10米长的小厨房汇聚人间大爱。
去年,张莹从网上了解了江西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创办抗癌厨房的故事后,被深深的触动,逐渐萌生了在汉中创办一间公益爱心厨房的念头。
“趁了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留下遗憾......”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说干就干。
找房子、装修水电、买厨具......从今年年初开始,她就陆陆续续筹备了起来,同时身边的朋友和一些爱心人士也帮忙联系义工和提出建议。
5月8日,按照自己的内心意愿和规划,爱心厨房开始开门试营业。张莹和她的朋友,以及前来自愿帮忙的几个义工高高兴兴地一起包了顿饺子。大家一边吃饺子,一边七嘴八舌的为爱心厨房以后的运营和发展建言献策。
“可以同时容纳5、6位家属,包括煮粥煲汤、炒菜、蒸蛋以及热饭,不收一分钱......”张莹带记者走进厨房内部,详细介绍爱心厨房的设施和功能。
听说张莹的爱心厨房开门了,热心公益事业,已经从单位退休的张曼通过联系介绍,第一个找到她,义务当起了厨房的服务人员。
张阿姨说:“退休以后在家里就闲下了,偶尔在网上看见张莹做了这个事儿,非常欣赏她也非常感动,想着过来帮忙做点服务工作,也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爱心厨房外面布置了一面温馨的“许愿墙”——“墙上可以贴下患者家属的美好祝愿,将会记录许多人和爱心厨房的故事。”张莹认为,爱心厨房不光为他人提供做饭便利,同时以后还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患者家属心灵上的鼓励支持,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信心。
其实自己的经济并不宽裕,挣钱也十分辛苦,张莹坦言。虽然目前运营爱心厨房还面临许多困难,比如义工招募和社会知晓度,也一度受到过一些人的不解和质疑,未来,公益爱心厨房究竟会不会像别的城市的爱心厨房一样,长久地生存下去,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张莹表示:“无论如何,她打算坚持下去,不改初衷,力所能及为更多患者和家属带来帮助和便利。”令她欣慰的是,已经不断有社会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地送来米面粮油和资金支持,通过自己发抖音和相关媒体关注,潜移默化,引发爱心,她做的事儿正在感动着这座城市更多的人。
截稿当天晚上,记者收到了张莹的微信消息,今天帮忙的义工张阿姨告诉他,下午已经陆陆续续有两个病人家属得知消息过去做饭了。“心中欣慰了好久,现在感觉自己的辛苦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谢谢大家的支持.....”张莹感叹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