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北京市民政局联合今日头条发布互联网寻亲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各救助管理站通过今日头条发布的寻亲信息达到112条,双方已联手帮助37名受助人员回家。
早在2016年5月10日,北京市各救助管理站就已和今日头条开展合作,共同为受助人员寻找家人,是全国民政系统中,最早向今日头条提供寻亲信息的救助站。截至2016年12月30日,北京各救助管理站已通过头条寻人发布112条寻亲信息,双方联手成功帮助37名救助站受助人员回家,成功率达33%。
目前来说,北京通过头条寻人发布的寻亲信息数量最多的是朝阳区救助站,自5月10日至今已经发布了26条;丰台区救助站和通州区救助站都发布了16条,其次是海淀区救助站(10条)以及房山区救助站(8条)。
同时,北京通过头条寻人成功寻亲案例最多的是丰台区救助站,至今已与头条寻人联手帮助10名受助人员回家。其次为海淀区救助站(8人)、通州区救助站(6人)、顺义区救助站(4人)。
这些成功回家的37名走失人员中,已知走失时间的有34人,32人走失时间在1个月内,2人走失时间在一年以上,其中1名48岁的中年女子出生即被送养,救助站将其信息反馈给头条寻人,今日头条发布寻亲弹窗后不到两天,女子就找到了自己寻找多年的家人。
据统计,目前北京成功寻亲的37人中,有23人为老年人,12人为成年人,还有2名未成年人。这些走失人员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受助人员占到了32%,有12人;其次为智力障碍人员,占到30%,有11人,还有5人患精神障碍,此外,有5人迷路、2人为后遗症导致意识不清、1人小脑萎缩、1人出生后被送养。
根据头条寻人数据统计,已知家属接领意愿的36名受助人员中,33名受助人员由家属亲自来站接领,家属接领意愿非常高。1名受助人员家属接领意愿为一般。另有2名受助人员家属接领意愿比较低,即使通过头条寻人明确得知走失人员在救助站,也不太愿意来救助站接领。
救援队提醒:应对老人走失家人应做到以下七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比例日渐增多。很多老年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或是健忘症,而家人可能无法做到全天候看护,或是一不留神没能看住,就会容易出现老人走失的现象。老人走失是很多家庭担忧痛苦的大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家庭伤透了脑筋。
老人一旦走失,家属应该怎么办?很多家属都选择向头条寻人求助,自今年2月启动后,头条寻人已帮助700多名走失者回家。除此以外,家属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来避免老人走失,或者在老人走失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老人遇到危险。
一、家中老人平时出现记忆力不好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为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做好防范措施。特别是早期症状不明显阶段,老人可能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没有引起家人和患者本人的重视,容易出现走失情况。因此,及早检查,及早做好防范。
二、及时发现老人走失。如果老人外出,没有按预定时间回家,或时间过长还没回家,要引起重视。有不少案例是老人上午出去遛弯,中午没有回家,快天黑了,家人才反应过来,老人是不是走失了,开始四处寻找,这时老人走失已经快一天的时间了。
三、家属要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一旦发现老人走失,要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警,警方会发布协查通报。在我们参与搜救的很多案例中,家属没有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特别是之前没有过走失经历的家庭,会以为老人会自己回家,等到家人意识到老人是走失了,已经错过了最佳寻找时间。
四、报警之后,要在老人走失地点查看周边监控摄像头,确定老人走的方向。摄像头一般分为治安监控、社区监控、民用监控三类。前两类为政府安装,可协调辖区派出所、街道办事处查看,第三类民用监控为临街商铺自行安装的,可找商家协助。查看监控录像,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手段,通过监控可以确定走失方向,便于下一步寻找。
五、求助互联网。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散发寻人消息,通过今日头条的“头条寻人”平台发布寻人启事,这也是非常靠谱的寻人手段。(微信:头条寻人)
六、走失地点周边张贴、散发寻人启事。寻人启事要注意重点描述老人体貌特征,上衣、裤子、鞋子的颜色、款式等,附最近照片。如果条件允许,可写酬金金额,更能引起路人注意。
七、如果走失时间超过48小时,建议联系救助站。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