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自古便是赏枫的绝佳之地,如今更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其赏枫习俗,历经世代传承与丰富,内容和形式也越发多姿多彩。特别是在当前岳麓山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不断创新保护传承措施,这一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
如今,麓山赏枫已享誉中外,赏枫人群也早已突破地域限制,每年秋冬季枫叶如火之时,吸引着省内外乃至海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每逢深秋初冬,岳麓山不仅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驻足,景区更会精心策划一系列的活动,将赏枫习俗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摄影大赛定格枫叶之美,书画展览挥洒艺术情感,文创市集汇聚创意灵感,文艺表演绽放文化魅力,每一项活动都充满创意与活力,让游客在沉醉于红叶美景的同时,更为深入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家人一起来岳麓山赏枫。”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在活动期间,景区会发布多条“赏枫线路”,让他们既能欣赏枫叶美景,又能打卡人气景点,体验更加丰富。
通过举办这一系列的赏枫活动,岳麓山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了解和参与赏枫习俗,更让这一非遗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岳麓山的文创商店里,各类以赏枫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从精美的书签、明信片到实用的水杯、T恤,每一件都巧妙融入红枫元素,既实用又具有纪念价值,这些文创产品的推出,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举办文旅活动、生产文创产品,未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还计划将岳麓山赏枫习俗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AI技术等手段,开发赏枫主题的新媒体内容,如短视频、VR体验等,让岳麓山赏枫习俗“红”遍网络。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将拓宽岳麓山赏枫习俗的传播渠道,也会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岳麓山赏枫习俗,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更蕴含着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想要保护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做好岳麓山生态资源的维护工作。
岳麓山有着2000多公顷的枫树林,其中有枫香树10万余株,古枫香树274株,占景区古树名木总量的72%,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株数最多的古枫香群落。这些树木不仅是赏枫习俗的核心所在,更是岳麓山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持将非遗保护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生态保护”之路。
“保护岳麓山的生态环境,也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科学而有效的措施,对景区的“枫景”进行维护——对古枫香树实施挂牌保护,并利用GPS等现代技术进行精准定位,建立详细的档案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树木的不同生存状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此外,还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活动,请明星、作家公益代言,许多古树被市民争相捐资认养。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树木资源的健康成长,也为赏枫习俗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除了对树木进行保护,管理局还注重对岳麓山的整个生态环境进行维护与修复。他们推广植树造林,补植林木,增添园林设施,不断优化生态资源的景观层次。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古迹的修复和园林布局的调整,通过排水防洪等综合防灾工程建设,确保了岳麓山在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赏枫环境。
在“非遗+生态保护”的道路上,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展现出了匠心独运的智慧与决心。他们不仅守护了这片美丽的山林,更让非遗文化在绿色生态中焕发出了连绵不绝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和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岳麓山的非遗文化与生态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者按
湘江新区是文化大区,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独具特色,涵盖了传统音乐、戏剧、美术、手工艺、医药等多个领域。它们既是长沙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即日起,湘江融媒推出“非遗在新区”系列报道,展现辖区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