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火车的哐啷声
吃了这个月最值得推荐的一顿饭
“苍蝇馆子”这四个字对长沙人有种奇怪的吸引力,对精致的出品和怡人的环境全然不感冒,吃的就是一个好口味。但老长沙人一般都叫苍蝇馆子为“meng子饭馆”。
想要找到好吃的美食店,会吃的人都会往两个地方探究:菜市场和高校附近。那些犄角旮旯里,大多都是些其貌不扬的“meng子饭馆”。
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新开铺这一块,作为长沙老口子最聚集的地方之一,必定是卧虎藏龙。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家馆子,开了起码有20年了,算是骨灰级的“meng子饭馆”。
(小声哔哔:宝子们看完视频记得点个关注+爱心哟,想知道地址,加瑶瑶获取哦🌝)
开在铁路旁的苍蝇馆子
让我秒回90年代
一路往南走,来到了新开铺这边,往南走就是黑石铺。
这边有个奇怪的现象,在晚上7点以前可以用荒无人烟来形容,天一擦黑,冷清的街道就热闹起来。一顺溜下去,大排档、烧烤、油炸档、炒饭摊……亮起灯,热起锅,手脚麻利的师傅大刀阔斧地开搞。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上次来到旁边的曾娭毑的时候,那热闹的氛围,仿佛是凌晨1点解放西的夜宵店。
上世纪50年代,因工业发展的需要,新开铺进入长沙工业小区规划之列。从此一改南郊田园风光,走上工业区的转型之路。
发展期间,机床及相关制造业在新开铺较为集中,知名的就是长沙机床厂,按理说铁路旁、老工业区,这些标签一般都伴随着脏乱差,是最不可能开餐馆的地方,这里却藏着一家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好味道。
简单的平房,老旧民房两间,无装饰无装修,架几张桌子,仅此而已,有点像是镇上驿站的餐馆,我这样形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
发黄的帘布、富有年代感的菜板、老式的白炽灯、油漆斑驳的窗栏,有点让我穿越到小时候外婆家的感觉,现在看来复古破旧,但生活气十足。
老板娘是一位左手叼着“劳白沙”右手拿着菜刀剁肉的长沙爱姨,为人爽朗且实在,看到我们拍摄,她大大方方的介绍,并且在我们点菜时劝我别贪心,因为她们家的分量确实很足。
快到饭点了,不一会儿就人声鼎沸,虽然桌子少,但基本上住在这边的老客都会提前预定。
抽烟喝酒聊天,熟客不用点单,只有一句话:“老板娘,今天8个人,就按照人头给我配菜。”
20多平米的店, 几张方桌摆得拥挤,有一桌在店外,老板娘点菜切菜,老板一个人炒菜,一桌接着一桌,一份接着一份,饭点时刻,一分钟都休息不得。
分量足 味道好
是外面吃不到的口味
像这种馆子,一般都有几样绝活,这家的绝活则是这碗墨鱼河蚌汤与卤味热炒。
他们家的墨鱼河蚌和传统的墨鱼汤不一样,传统的墨鱼汤用的是瘦肉,汤底更清冽,也不会与太过于油腻。
墨鱼河蚌五花肉都炒过,所以油脂乳化后炖出来是浓汤,给人很营养的感觉,之所以将墨鱼放在前头是因为墨鱼更贵,其实放得不多,但墨鱼香味是有的。
这个菜非常浓郁鲜美,毕竟单拿任何一种食材来讲都是鲜的,三种食材组合,墨鱼额外提供了香味,五花肉提供了油脂。
我这种重口味还蛮喜欢的,有点像是法式的海鲜浓汤,一口下去,简直“xuan”掉美貌,但我们办公室的养生组@蓉姐和@腻腻,则是认为有些太过于油腻,没有传统的墨鱼汤好喝。
说完了第一道拿手绝活,第二道绝活则是他们家的炒卤系列。
一上菜我以为是连贴,也就是猪胰脏。
切成薄片的卤猪肝,没什么腥味,干香耐嚼,他们家的炒卤是偏干香的口感,所以非常适合下酒。
边缘极薄的地方口感有点焦脆,非常考验食客的牙口,不太像猪肝,而是像常德牛肉粉里麻辣牛肉的口感。
爆炒田鸡,是偏油偏湿的做法,跟之前在长沙吃到的田鸡有点不一样,不会太干,看起来肉质更厚,吃起来较为松软。
老板娘说:“紫苏+从菜市场采购回来的新鲜芹菜,我们都会洗干净铺在簸箕里。”
“在太阳下稍稍控干一下水分,因为稍微脱水后的紫苏,香气会更加浓郁些。确实,像爆炒田鸡没得紫苏香,硬是会少个味。”
卤牛肉诚意十足,超大一盘,切得较薄。
老板娘说,他们家的卤牛肉不止是卤过,还薰过,味型也很简单,只用简单用大蒜和小米辣来调味,所以像腊牛肉一样比较有嚼劲,越焦越有味。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