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温持续升高,凉爽解暑的西瓜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最爱。最近,长沙1岁3个月的甜甜却因吃了隔夜的变质西瓜后腹泻、呕吐、高烧,甚至抽搐了2次,被紧急送往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家长介绍,他们是在7月31号买了西瓜食用,然而当天还剩下一半多没有吃完,就将西瓜放置在开了空调的客厅,没套保鲜膜也未放入冰箱。







医生诊断,甜甜是食用变质西瓜导致胃肠道感染,从而引发的高热惊厥。医生介绍,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肠道壁比较薄弱,一旦接触变质或是有大量微生物的食物之后,就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经过抗感染以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目前甜甜身体状况趋于稳定,不久后就可出院。



-02-
冰镇之宝也怕隔夜
留心切储环节
“吃瓜”解暑解渴 谨防病从口入
放入冰箱是保存水果的最佳方式,有很多市民因缺乏储存的相关知识便疏忽大意或是掉以轻心,导致病从口入。为此,专家特别提示市民要注意水果的储存方式和条件,在有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消化内三科 医生 刘丹:如果确实西瓜放到冰箱不太卫生,产生了细菌的话,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情况严重的病人甚至可能出现败血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低下的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吃隔夜西瓜险些丧命”之类的
“网络科普”是真的吗
“隔夜西瓜”是否真的“有毒”
👇👇👇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
阮光锋表示,隔夜西瓜能不能吃,主要取决于西瓜的保存条件和处理方式是否卫生,与“夜晚”本身没啥关系。
网上“隔夜西瓜不能吃”的“科普”,常引用一些媒体报道的案例作为佐证。比如有报道称,安徽一女子吃了用保鲜膜包裹后冷藏在冰箱里的西瓜,开始上吐下泻,随后陷入昏迷,最后导致器官衰竭住进ICU。经确诊,该女子的症状是典型的死亡率较高的感染性休克。阮光锋解释说,感染性休克是人体发生感染后最严重的情况之一,主要标志是血压下降,身体的组织灌注不足(像稻田得不到灌溉),有缺血坏死、死亡的危险。导致感染性休克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有些病毒例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也可以造成感染性休克,而且最容易击倒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不过,感染性休克与隔夜西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导致感染性休克的重要原因是细菌污染,一个好的西瓜本身没有细菌污染的问题。把西瓜放到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里,无论隔夜与否,也不会导致中毒。但是,如果环境中存在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的细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西瓜水分、糖分含量高,更受细菌欢迎。如果西瓜放入冰箱前,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并被细菌污染,切西瓜、撕保鲜膜时,也没有清洗刀具、没有注意洗手,保鲜膜本身因各种原因携带了细菌,存放西瓜的冰箱不太卫生或温度没有控制好,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食用安全隐患。所以,西瓜“隔夜”并不一定就“有毒”,关键还是要看西瓜的保存和处理是否卫生。那么如何放心吃瓜
怎么正确储存吃剩的西瓜
👇👇👇
●切开的瓜不要长时间存放。购买已切开的瓜,应削掉切口处的一层,然后及时吃掉。●一般来说,西瓜切得越小,和细菌接触面就越大,被刀和案板污染的机会就越多。超市里那些切成丁、切成块的西瓜,如果不是放在冷柜里,最好不要购买。即便放进冷柜,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最好也不要冒险。●鉴于西瓜外皮也是被污染的,所以切之前要先把瓜皮整体洗干净;切西瓜最好直接用专门切水果的刀和案板,绝对不能和切生肉的菜板菜刀混用。同时必须尽量保持干净。●切开一个西瓜后,可以先把马上要吃的部分留出来,剩余部分要立刻盖上干净的保鲜膜,放进冰箱里。盖上干净的保鲜膜,主要是避免和冰箱里的其他食物发生交叉污染,但并不能防止病菌增殖。冰箱储藏一定要生熟分开,切开的西瓜放在冰箱冷藏室上层,或专门储藏水果的保鲜抽屉里。●冰箱里冷透的西瓜,即便微生物没有超标,对肠胃也是有一定冷刺激的。所以,对于本来胃肠较弱,容易腹泻的人,即便按照以上几条安全操作,也不宜一次吃太多的冰西瓜。同时,隔夜的西瓜拿出来后,可以先切掉表面一层,然后在室温下稍微放一会儿,等温度不再冰嘴再吃。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