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网站查询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使用请先核实! 毕业论文查询

 

请选择: 请输入关键字:

 

名著与花鼓戏的探析


    丁素华
    《原野》是曹禺先生的一部重要着作,家乡人搬演先生的作品责无旁贷。《原野》是名着,文化品位高,人物性格复杂,而花鼓戏源自农村的俚曲小调,擅长表现平民百姓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如何既保持原着的文化品位,又能在众多的改编本中见出花鼓戏的独特艺术个性,是我们改编的全新课题。主要做好三道题:
    一、话剧的戏曲化:
    打破话剧加唱的改编模式,在结构上做文章。将适宜戏曲表演的内容由暗场拉向明场,如第二场,仇虎和金子的。将不适宜戏曲表现的内容,删繁就简,如黑森林奔命,扬长避短。
    寻找最准确传达人物心理活动的外部技巧动作,保持浓郁的花鼓戏风韵。
    舞队的设置,不是赶时髦的歌伴舞,而是不可取代的风格样式。
    二、戏曲的现代化:
    摒弃人物脸谱化行当化的通病,发挥人物独具个性的艺术媚力。
    选用戏剧动作,用程式,不程式化。
    广采其它艺术门类的优长为我所用,但不是大杂烩,不搞大拼盘,而是像糖和水的关系一样,以戏的需要作为前提,“度”的把握则是关键。
    节奏紧凑流畅,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审美要求节奏快,信息量大的要求。
    三、雅俗共赏的创作原则:
    花鼓戏的观众群是普通群众,尤以农村和小城镇人口为主。改编《原野》既要为普通老佰姓所接受,又不能降低品位,着重在人性人格的真、善、美上张扬,保持和普通人的情感相通。
    尊重中国老佰姓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人们对仇虎和花金子的行为理解、同情、甚而赞赏。
    执导花鼓戏《原野情仇》是一次极好的学习过程,亦是一次大胆而又有意义的探索。
    (原文《名着与花鼓戏 —— <原野情仇>导演构思》,载《中国戏剧》1997年第11期)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剧照
    花鼓戏《原野情仇》简介:
    根据曹禺话剧《原野》改编
    编剧:胡应明   导演:丁素华   艺术指导:余笑予
    主演:胡新中、李春华、孙世安
    演出: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
    1997年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1998年获文华新剧目奖




 

文章标题 相关内容  

1

浅议戏剧的忧思 文章来自3edu教育网

    文化艺术界议论最多的莫过于文化体制改革。在网上和几个文友在一起闲聊,一君说戏中国剧现在已经进入了坟墓,可能几十年后就成了文物,也可能就此被历史淘汰;我说你这是幸灾乐祸;他说你没看到国家已经启动了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各....

详细

2

香魂女的魅力浅议

    人们对戏曲作品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真实又要合乎理想;既要好看又要耐人寻味;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较深刻的哲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剧作家艺术家必须对生活有独到的认识,选取有独特性格和命运的人物,对生活做出独具慧眼的深刻的概括,同时还要寻求到....

详细

3

金子为什么叫好又叫座的浅议 精品源自中考试题

    铁梅主演川剧《金子》
    川剧《金子》从1997年首演,至今已有四年多了。这几年中,《金子》在许多大中城市演出过,无不受到热烈欢迎。今年11月他们应邀去广西柳州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

详细

4

名著与花鼓戏的探析

    丁素华
    《原野》是曹禺先生的一部重要着作,家乡人搬演先生的作品责无旁贷。《原野》是名着,文化品位高,人物性格复杂,而花鼓戏源自农村的俚曲小调,擅长表现平民百姓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如何既保持原....

详细

5

浅议赏春香

    春香形象的成功塑造是青春版《牡丹亭》获得巨大演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青春版《牡丹亭》在艺术成就上不可抹煞的一个杰出贡献。
    春香作为杜丽娘的贴身侍婢和闺中密友,她的成功表现直接保证了杜丽娘形....

详细

6

为戏曲现代戏注入现代基因 为戏曲现代戏注入现代基因

    【正 文】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戏曲现代戏”的题材优势已被削弱,因此“戏曲现代戏”要生存、发展,必须从艺术本身挖掘它长久的、真正的艺术价值。
 &nb....

详细

7

活宝塔、江湖大夫与戏剧中国 活宝塔、江湖大夫与戏剧中国

    【内容提要】
    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法国宫廷与民间出现了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演出活动。活宝塔、中国大夫等滑稽而奇异的形象开始活跃在法国戏剧舞台之上。由于戏剧与当时社会各阶....

详细

8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在中国现代幽默喜剧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种主要的创作潮流,它们分别是:机智  化、世态化和英雄化。二三十年代的机智化回应的是中国现代幽默喜剧在其初创期对于  新型话语形式的建设需要;三四十年代的世态化试图满足的是中国现代幽.... 详细

9

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观众心态视角不是指观众从某种学科角度(如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去看戏剧演出,而  是指观众与戏剧演出之间的心态落差造成的视角。观众把自己的心态放在一定的位置去  观看戏剧演出,而观众的心态位置与演出在观众心中的.... 详细

10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



随着各种或新或旧的社会思潮渐次兴替,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正面临一个空前混乱的时期。这样的混乱是否存在于所有文化领域且存而不论,至少是在艺术领域,它确实存在着而且正在对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现实的影响。而在戏剧....

详细
27条记录 1/3页 第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注意:网站查询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使用请先核实! 艺术论文分类
点击关闭
问题反馈
点击返回顶部
弹出窗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