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网站查询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使用请先核实!
毕业论文查询
请选择:
请输入关键字:
浅析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之风险
浅析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之风险目前,国内正在兴起的投资连结保险与国外同类险种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分析这种差别,认识我国投资连结保险存在的风险,对我国寿险产品的转型和投资连结产品的健康运作与发展非常必要。
1、二者产生和迅速发展的条件不同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等原因,开始了金融革命和金融创新,银行和证券公司开发出大量创新的金融产品,使得投资者的收益提高,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个人金融资产,造成保险公司的资金外流。为此,寿险公司也开始业务创新,推出更灵活更具透明度的投资连结保险。在我国,投资连结保险是在通货紧缩、利率不断下调、各家保险公司积聚大量利差损的金融背景下进入市场的。
2、产品的具体形式不同
国外的投资连结保险在投资选择方面保险公司提供多种投资账户,供保单所有人选择,保险金额和保费也更具灵活性。目前国内出现的投资连结保险仅具有一个投资账户,保单持有人完全被动地接受保险公司的投资选择,且固定的保费和保险金额降低了该产品的灵活性。
3、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不同
在国外,由投资连结保险产品集聚的保险资金往往交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去管理,投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在国内,由于尚未出现专门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各家保险公司均采取自己运营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而资金运营主体的定位模糊极易产生责任的混淆不清,从而可能降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效果的有效性。
同时,在投资收益的确定方面,国外的保险公司往往采用指数化的投资战略,即把保险现金价值的投资收益率同一个公布的指数挂钩,如与为期90天的国库券利率或莫迪氏债券收益率指数挂钩。这种方法提供了一个有保证的收益率。而国内的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则根据实际投资收益率来确定,保单持有人的投资风险较大。
4、产品的监管和销售方式不同
在国外,投资连结保单也被看成是一种证券,证券管理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同时对它进行监管,该产品同时受制于证券法规和保险法规。在销售该类产品时,要求营销员具有保险和证券双重从业资格。在国内,该种产品只受到保监会监管,在销售时通常只是选择资深业务员进行营销,缺乏具体的身份认定。
通过以上国际间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国内的投资连结保险仍存在众多风险因素,突出表现为:
1、投资连结保险的认识风险
投资连结保险的认识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由保险人认识不足引起的风险和由投保人认识不足引起的风险。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曾在“2000中国寿险业经营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特别指出,中国寿险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寿险产品向非传统寿险产品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变革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转变,更应是中国寿险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飞跃。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保险从业人员都能认识到这样的高度。不可避免的许多从业人员只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看成是化解寿险公司“利差损”的有效方式,或是又一次热卖的高潮、提高收入的好机会。如果寿险经营者仍用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来经营投资连结型产品,那么认识上的风险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同时,由于媒体大量的热卖报道,极易误导消费者,使他们难以全面认识投资连结型产品的高风险,而对该产品有过高的期望值,这显然对投资连结型产品的长远发展不利。
2、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风险
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其所积聚的保险资金能否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收益。其投资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即内因——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体系是否科学有效;外因——是否有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做基础。一般说来,保险资金投资模式有三种:(1)由与保险公司有股权关系的投资公司管理;(2)由专门运营保险资金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3)由保险公司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管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前两种方法更易于投资决策中责、权、利的划分,是较优的投资模式,也是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方式。但在国内由于长期对保险资金投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资模式的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采用第三种方式。这种投资模式的决策风险相对较大。同时,我国保险企业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相专业素质的投资人才,这进一步加大了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离规范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基于以上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目前我国投资连结型保险尚存在不容忽视的投资风险。
3、投资连结保险的技术风险
投资连结保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产品开发技术风险和售后服务技术风险。
投资连结保险的相关资产必须设立与保险公司其他资产相独立的分离账户,在费用处理、利润核算等方面都具有独立性,这需要相应的财务技术支持;投资连结保险的资产单位价格的确定十分严密,需要高水平的精算技术支持;投资连结保险售出后,必须随时提供被保险人在特定时点上的保险金额和保单现金价值,要求保险公司业务系统必须同财务系统、投资系统集成在一起,以便提供随时必要的信息,这需要复杂的电脑操作系统的技术支持。目前,国内保险企业在软件上存在技术人员匮乏的不利因素,硬件上又未能形成系统的电子网络系统,因此,投资连结保险的技术风险仍普遍存在。
4、投资连结保险的监管风险
投资连结保险一方面属于保险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其保险金额和现金价值与保险资金价值相联系,保单的现金价值用于购买资金单位,因此其投资运作又带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属性,从而在监管时更具复杂性。理论上要求保监会和证监会的双主体监管,即采取由保监会管理其条款费率,由证监会管理其投资运营的双重管理方式。但在实践中,双主体监管极易产生权利的混淆和责任的逃避,从而产生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并且由于经验和技术因素,如何制定对投资连结型产品的监管细则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对投资连结型产品的监管仍存在风险。
目前,中国的寿险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投资连结保险的问世为保险企业赢得了经营上的主动。为了保持这种主动地位,为了使投资连结保险免于昙花一现,我们更应该对其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社会公众、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应携手努力,共同规避风险。
|
 |
文章标题 |
相关内容 |
|
1
|
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建议
|
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建议建立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长远大计。这项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乡镇企业情况也很复杂,存在很多困难。
一、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乡镇....
|
详细
|
2
|
财产保险准备金是核算保险损益 评价偿付能力的关键
|
财产保险准备金是核算保险损益 评价偿付能力的关键 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表现为根据保险单(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并在合同有效期内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对于经营一般商品的企业,卖出商品收取货款意味着一次交易的结束,而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并收取保险费,只意味着保险责任的开始,在从确认收入....
|
详细
|
3
|
中国保险业的六大挑战
|
中国保险业的六大挑战 中国保险业的跨世纪发展,笔者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六个方面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一、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冲击
中国保险业格局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的,也是为我国能早日加人WTO在保险业方面所做的准备。因此,这是中国为加入WTO,保....
|
详细
|
4
|
公开上市: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之路
|
公开上市: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之路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的资本金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以投资主体为标准可将资本金划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4种。资本金制度的改革集中反映了企业改革的方向,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
详细
|
5
|
浅析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之风险
|
浅析我国投资连结保险之风险目前,国内正在兴起的投资连结保险与国外同类险种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分析这种差别,认识我国投资连结保险存在的风险,对我国寿险产品的转型和投资连结产品的健康运作与发展非常必要。
1、二者产生和迅速发展的条件不同
在美国,20世....
|
详细
|
6
|
试论“入世”后对外资保险公司政策的调整问题
|
试论“入世”后对外资保险公司政策的调整问题 随着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将在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从而逐步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同时,中国将履行其承诺的国际义....
|
详细
|
7
|
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与监管目标之浅见
|
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与监管目标之浅见中央“十五”计划建议中强调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打破垄断经营,引进竞争机制。还特别指出要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这应当、也必须成为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经营和监管指导思想的出发点。
....
|
详细
|
8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双赢选择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双赢选择1999年,全国基本养老基金收入1960亿元,发放1800亿元,盈余160亿元,滚存结余仅700亿元。名义积累与实际积累不符将使未来支付高峰到来时福利承诺的兑现风险增加,因此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其中如何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
|
详细
|
9
|
论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改革
|
论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改革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等情况下,由政府负责以依靠社会力量所筹集的资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证。作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对二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当今....
|
详细
|
10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内消费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内消费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国内消费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 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中央采取包括增加发行长期国债、适当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
详细
|
258条记录 1/26页 第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注意:网站查询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使用请先核实!
经济论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