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员工的加起班来没个点儿,当老板的严重睡眠不足,这就是当下的互联网行业。这样的“盛世”,可如你当初入行时所愿?
日前,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猝死在公司IPO的前夕。致力于互联网医疗的他,竟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健康,令人唏嘘。而这些年,互联网从业者英年早逝的消息,亦是不绝于耳。
长时间熬夜、加班常态化,这是互联网从业者的普遍遭遇。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忽视家庭、牺牲睡眠、透支健康,成了多数人的选择。有报告显示,互联网从业者每周平均要加班9个小时,七成存在失眠问题。而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则更加可怜,他们日常75.2%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六成每天睡不足6小时。
张锐辞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过后,很快就会被各种新的新闻湮没在历史当中。大部分人唏嘘叹息过后,继续一头扎进手头工作中,该加班的加班,该熬夜的熬夜。
这就是创业者,尤其是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创业者的现实。是谁在逼着他们All in,直至牺牲?我们的社会对他们足够包容吗?
创业是为了创新和改变,但在国内,创业被定义为一战成名甚至被等同于暴富。当员工对创始人充满回报期待、社会舆论对项目颠覆传统充满期待、投资人对公司盈利充满期待的时候,当所有人都以成败论英雄的时候,创始人自己也会有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心理暗示。
随着互联网创业大潮的兴起,创业失败也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旦创业者创业失败,他们在无收入或低收入的窘境下能否维持生存,以及如何进一步保障他们在失败后的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也是需要尽快解决的事情。
另外,创业者尤其是稍微有些成绩的创业者,他们因为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对外一直扮演着强大的个人形象,但他们自身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社会各界对创业者能宽容一些,不把成功作为衡量创业者的唯一标准,他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多的精力回归在创业的初心上面。
All in这个词几乎是挂在创业公司团队中每一个人嘴边的口头禅,也形成了创业公司独特的加班文化,甚至半夜还在开会、全体通宵加班成为了了拿来晒的一个常态,而这种状态也在成为投资人乃至普通人给创业者是否All in的一个评价标准了,但创业真的需要这种All in状态直至牺牲吗?
国内知名的创业导师王丽芬在悼念张锐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创业真的是长跑,找自已喜欢的事慢慢做,不要让公司估值超高,不要招很多人,不要试图做出业绩给别人看证明自已有多牛,更不要让资本主宰了你,走出自已的节奏,让创业这条的确能提升自已的路走得慢一些,稍稍轻松一些”。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