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浠婂ぉ鏄�2025骞�5鏈�9鏃� 鏄熸湡笁 鐜板湪鏃堕棿鏄�5:7:59    鐟炵憺宸插嚭鐢�5538澶�19灏忔椂42鍒�59绉�  绁濇効浠栧仴搴峰揩涔愭垚闀匡紒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国内 > 科技 > 微信又出新骗局!“僵尸好友”诈骗已有多人上当
微信又出新骗局!“僵尸好友”诈骗已有多人上当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16-08-25 158

 现如今,很多人的微信中会有上百个好友,其中一些没有联络的好友被大家称为“僵尸好友”。近日,浙江一位女会计被“僵尸好友”骗走76万元。

“董事长”突然加微信 会计一小时被骗走76万元近日,浙江温州某企业会计小琳收到一条微信好友添加请求。对方名字、头像和公司董事长一模一样。小琳在工作群里见过董事长的微信号,但双方并非好友,面对添加请求她并未起疑。添加后,这位“董事长”成了其“僵尸好友”。这名假“董事长”潜伏在小琳微信好友里,从她朋友圈了解其生活、工作习惯等。 

 之后,这名“董事长”将小琳拉入一个内部工作群。这个微信群的名字就是他们公司名称,实际上是伪装的微信群。很快,“董事长”在群里询问小琳公司账户金额。在获悉账户内有约200万元余额后,“董事长”称有笔往来款要支付,让小琳马上打给对方,并发出对方账户信息。短短一小时内,小琳根据指示汇款两笔,分别汇出6万元、70万元。当骗子第三次要求小琳汇出69万时,有些疑惑的小琳致电公司董事长核实情况,董事长称,根本就没有要求她转账。警方:转账一定要电话核实 警惕微信、QQ“僵尸好友”警方提醒,公司财务部门在转账时一定要向老板电话核实。这类型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司人员信息后,以微信添加手机号码的方式添加好友,再进行下一步诈骗。由于这类方式非常具有欺骗性,被骗者往往事先锁定公司财务人员或人力资源主管,导致被骗者损失十分惨重。 

 对此,警方提示,尽管骗子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仍有很多方法可以识别。例如,虽然骗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克隆QQ或微信名称、头像,但很难复制QQ空间、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图片等内容,所以仔细辨别即可判断真伪。另外及时清理微信好友,对一些主动添加、却不聊天的“僵尸好友”,要电话核实身份。此外,警方还表示,凡在QQ或微信中要求转账或充值的,一定要向当事人当面核实或亲自打电话确认。 北京张女士手机突变静音 银行卡六小时被转走上万元手机上各类应用软件的出现,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生活方式,同时,应用程序的漏洞也为许多不法分子行骗提供了机会。日前,北京张女士发现手机微信和短信突然变成静音,想调出声音,结果还是静音。当时以为是手机出故障,并未在意。到当天下午5点多再看手机时,才发现与银行卡关联的支付宝内有17笔支出,共计上万元。从上午9点多开始到下午3点多,一共被转走17笔,少则两三百块钱,多则一千多块钱。 

 张女士说,当天开了一天会,手机和卡都放在身边,没人拿过,也没丢过。联想到微信和短信突然变成静音,而且自己怎么也调不过来,张女士怀疑是被人用木马病毒程序将手机控制,然后将钱转走。 警方统计显示,类似张女士这样的案例不止一起。这类案件主要手法是:犯罪嫌疑人在手机短信木马病毒链接前加上一句话,诱导用户点开网址链接,诸如“聚餐照片”、“老同学照片”等等,都是以“熟人”为切入点;还会以各种折扣优惠信息为诱惑,让接收方在不知不觉中随手点开病毒链接,植入木马病毒。 

 这种恶意程序会优先运行,盗取手机上一切跟账号、密码有关的资料。因此,接收到类似短信,切记不点、不回,并且要马上删除。银行卡已被盗刷的受害者,最好马上解除全部网上支付绑定,并对手机进行刷机。 

朋友圈的八大骗局

 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帮宝宝投票、爱心筹款、拼团购物等消息越来越多,这些看似优惠或献爱心的活动,有可能会悄悄地盗走你的信息和钱财。日前,警方归类总结出了朋友圈八大骗局,一起来看看,以防自己被骗: 

骗局一:性格测试

 这是某个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陆泄露隐私。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骗局二:投票获奖

 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帐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骗局三:集zan换奖品

 很多集zan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往往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骗局四:筹款治病

 这类案件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财产难追回。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 

骗局五:拼团买水果

 这种拼单主要是为商家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骗局六:帮忙砍价这类砍价链接都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骗局七:转发免费送 

 据调查,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都是从购物网站上批发,成本价极低。骗局八:转发领流量这是广告公司用来筛选有些手机号的方法。以前都是一个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着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或打推销电话了。 

TAGS:科技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闂佺儵鏅濇灙闁告鍛珰闁告洦鍣崯鍫ユ煟閵忕姴缍佺紒顭戝墴閹嫮绮欓崹顔肩稑闂佸憡岣块崰搴∶哄⿰鍫濇辈闁稿本绋掗ˇ褔鏌涜箛鏂库枙婵☆偓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

鐐瑰嚮鍏抽棴
闂鍙嶉
鐐瑰嚮杩斿洖椤堕儴
瀵懓鍤粣妤€褰涢弽鍥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