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10预警劝阻电话拨通后
当事人说没有转钱、不会被诈骗
民警会怎么办?
挂断电话、完成预警?
NO!
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7月6日,浏阳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接一条预警指令,一名潜在受害人吴某与一陌生号码持续通话30多分钟,受骗可能性极大。
接到预警后,反诈民警第一时间使用96110电话进行劝阻,但多次拨打均显示空号,其家人电话也都未接通。民警随即联系吴某户籍地派出所进行上门劝阻,同时,反电诈中心通过添加当事人微信、支付宝转账留言、发送劝阻短信的方式尝试劝阻也未收到回复。一时间,工作陷入僵局。十几分钟后,派出所民警反馈已拨通电话,当事人称没有被骗且在省外工作。
按照工作机制,该条预警已劝阻完成。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由于吴某与骗子通话了30多分钟,被骗可能性大,反诈民警并没有简单地结束该条预警工作,而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凭借丰富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整个劝阻流程过于顺利。
民警听取电话录音后,果然发现疑点:“潜在受害人”吴某显示为女性,而与劝阻民警通话的为男性,且在与民警通话时并没有表现出一丝被诈骗后的情绪波动,整个劝阻流程一问一答非常顺利,电话音质夹着大量干扰性噪音……“潜在受害人吴某的电话可能已经被骗子引导设置呼叫转移,通话接受预警劝阻的人就是诈骗分子!”反电诈中心民警分析道。
当机立断!民警马上对吴某的手机号码采取保护性措施,切断与骗子的联络,并再次调度辖区派出所进行上门核实,经不懈努力,终于与潜在受害人吴某取得了联系,反电诈中心及时介入成功为潜在受害人避免了损失。
原来,吴某在长沙工作,接到了一个冒充公检法的境外电话,称其名下一张电话卡涉嫌诈骗,需要对其进行资金审查,吴某已经全然相信,并与骗子保持通话30多分钟,下一步就是将银行卡里的现金全部集中“等待审查”。正是有了反电诈中心民警耐心细致发现疑点,与骗子斗智斗勇,才成功为受害人保住了银行卡里的2万余元存款。一场时间与智慧的赛跑、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正式落下帷幕!
【浏阳公安提醒】
1.公检法机关没有任何安全账户!
2.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通缉令”“逮捕令”,更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
3.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或者支付宝等信息。
4、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时,不要按照对方要求对自己的手机进行任何诸如“呼叫转移”或下载不明软件的操作。
供稿单位:反电诈中心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