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地标性建筑里感受400年的沧桑变迁;循着文物指示牌,暴走街巷到文物点“打卡”;去1600平方米的雅昌农贸市场转转,玩味舌尖上的老街;徜徉在十间头历史步道幽思怀古……
- 1 -
长沙文昌阁社区只有0.15平方公里,但在这0.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了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为了更好地守护文昌阁的文脉,文昌阁社区联合开福区文管所,推出文物守护志愿认领行动,为罗喜根、胡国斌等4人颁发“文物守护人”身份认证。我们湖南都市频道的记者、文昌阁社区的社区书记助理江微,特地前往社区,向您介绍文昌阁文物守护人的故事。
不管风里雨里,“文物守护人”罗喜根每天都会在长沙文昌阁十间头巷溜达几圈,目的,就是看看她守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是否安然无恙。
长沙文昌阁社区 文物守护人 胡国斌:我60多岁了,就是在这里出生的,这块碑是八几年发现的,当时这块碑面上有一层灰,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根本不晓得,后来是鸡在这里啄啄啄,就发现这里有字,我们就晓得这里有碑。上面写有文昌古阁咸丰壬子...
民情特派员小江在文昌庙花厅见到了镶在墙壁里的古碑,古碑经过改造后,字迹已经描红,“文昌古阁”四个字清晰可见。
为了更好地守护文昌阁的文脉,文昌阁社区联合开福区文管所,推出文物守护志愿认领行动,为罗喜根、胡国斌等4人颁发“文物守护人”身份认证。
- 2 -
李炳初公馆系不可移动文物
2020年完成改造 修旧如旧获好评
4位文物守护人精细守望传承延续
长沙文昌阁社区联合开福区文管所,推出文物守护志愿认领行动,为4位居民颁发“文物守护人”身份认证,这使得社区内的8处文物,不仅有政府和法律的保护,还有街坊邻居的守望呵护。
长沙文昌阁社区有机更新即将开启,社区内的8处不可移动文物也将一并进行有机更新,文物改造后将是什么模样?李炳初公馆去年10月份完成改造,修旧如旧的效果让李炳初后人很满意。游常娥是李炳初的儿媳,作为文物守护人的她,就住在李炳初公馆的附近。李炳初公馆五开间三进深的幽深院落,是民国长沙老公馆的鲜活标本。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眼前这张落款为1957年的《房地产所有证》,诉说着李炳初公馆所历经的岁月。△ 李炳初是民国时期长沙的盐商,去年十月份通过政府投资对李炳初公馆进行修缮加固之后,目前公馆已经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
占地面积324平米的李炳初公馆,由门楼、院落、主体建筑及杂屋组成,去年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作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李炳初公馆启动改造,修旧如旧的效果,让李炳初后人找寻到了记忆。
长沙文昌阁社区联合开福区文管所,推出文物守护志愿认领行动,为4位居民颁发“文物守护人”身份认证,这使得社区内的8处文物,不仅有政府和法律的保护,还有街坊邻居的自觉守望呵护,多重保护下,文物能得以更好地传承延续。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