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室南迁到刘裕建宋的103年中,中国是南北分裂的。由于南北各政治势力力量较为均衡,因此无论南方祖逖、桓温等人的北伐,还是北方苻坚声势浩大的南侵,均以失败而告终。分裂的中国这时处于一种弱势政权统治的状态,因此在长江以北,各少数民族纷纷登场,轮番扮演着政治舞台上的各种角色。而在长江以南,虽然晋宗室又建立了一个流亡政权,虽然能够保住半壁江山,但更多是因为其为西晋正统传人,中国民众也有着忠君的传统,所以能够勉力支撑下去。但他们也一直没能积累起强大的实力去收复江北,重寻往昔司马氏的辉煌。 西晋灭亡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起近二十个少数民族政权。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落凋敝,北方各族劳动人民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永嘉之乱后,洛阳陷落,中原人民纷纷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迁徙。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建立东晋。东晋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流寓江南的门阀士族,他们满足于门弟的清高、官职的显要,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与理政能力,导致东晋政权很快走向衰败。东晋末年,内有桓玄专权,外有孙恩、卢循起义的打击,东晋政权奄奄一息。出身寒门的刘裕以挽救朝廷危亡起家,安内平外,并最终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代晋自立。 东晋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农民不断渡江而来,补充了南方不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农民的结合,北方的工具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的结合,是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于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从此开始南移。司马睿称帝建东晋 永嘉元年(307)七月,朝廷命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的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又命王衍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五敦为扬州刺史。建兴四年(316)十一月,愍帝出降刘聪,西晋灭亡。建兴五年(317)三月,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邺,琅琊王的僚属纷纷上表劝司马睿即皇帝位。十日,司马睿于建邺即位称帝,这就是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建邺为了避愍帝司马邺的讳,改称建康。司马睿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大兴。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级。东晋政权是西晋门阀士族统治的继续和发展。司马睿能在江南重建和中兴晋室,北方士族王导、王敦等琅琊王氏起了很大作用。王导(276——339)更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当时被称为“江左管夷吾”。永嘉(307——313)之乱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在江左建立的东晋政权不仅是门阀专政的工具,同时也反映了汉民族利益的某些特征,所以“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汉太弟义被杀,立粲为太子。 汉太弟刘义曾因王沈、靳准等挑拨而受汉帝刘聪猜忌,刘聪见其容貌憔悴,酒欢时仍持之如初。然至麟嘉二年(317)三月,相国刘粲与勒准、王沈等共诬刘义谋反,并率军包围东宫,获氐、羌酋长十余人,于是尽杀东宫官属及刘义素所亲厚者。王忱、勒准所恨大臣数十人及东宫兵士一万五千余人亦死于此难。同年四月,义被废为北部王,粲密使靳准派人杀之。刘聪闻义死,痛哭流涕。一时氐、羌叛汉者甚众。同年七月,聪立粲为皇太子,领相国、大单于,总摄朝政如故。汉境大旱 麟嘉二年(317)七月,汉境司(今河北邢台)、冀(今河北冀县)、并(今山西太原西南)、青(今山东淄博东)、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五州发生干旱,蝗早成灾。而黄河、汾水岸溢,冲漂千余家,灾情十分严重。晋置太学,督课农功 建武元年(317)十一月,征南军司戴邈以世道久丧,礼俗日弊,向晋王司马睿献议,谓“宜笃道崇儒,以励风化”,兴设太学。晋王赞允,于是东晋始立太学。司马睿又下令课督农功,二千石官及长吏以入谷多少为考绩殿最,诸军各自佃作以自给。晋愍帝遇害 晋愍帝于建兴四年(316)十一月被俘往平阳后,汉帝刘聪以愍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次年末聪外出狩猎,又以愍帝行车骑将军,身着戎服执戟前导,见之者皆指称为“长安天子”。汉太子粲建议杀之以绝后患。同年十二月,刘聪又在平阳光极殿盛宴群臣,令愍帝行酒洗爵;聪自更衣,又使晋帝执盖。晋臣见状,悲痛弟泣,尚书郎辛宾抱帝大哭,为刘聪所杀。晋将赵固与河内太守郭默起兵侵扰汉境河东,声言将擒缚刘粲以赎晋帝,刘聪于是将晋愍帝杀害。年十八。杨氏氐分裂为二 晋建武元年(317)末,氐王杨茂搜卒。长子杨难敌继立,与少子杨坚头分领部曲。杨难敌号称左贤王,屯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杨坚头号称右贤王,驻屯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河南王吐谷浑卒 吐谷浑系鲜卑慕容廆之庶兄,其父涉归,分其户一千七百与之。慕容廆嗣位,二部马匹争半,廆遣使指责吐谷浑:“父亲已将你我分开,你为何不远离此地,以致二部马因斗致伤!”吐谷浑大怒,声言马斗乃系常事,“何至怒及于人?”遂率其部众西迁。慕容廆后悔,遣使追及,但遭到拒绝。吐谷浑率众先居阴山,后值永嘉大乱,又度陇向西,据洮水(今甘肃洮水流域)以西,至白兰(今青海玉树西北)据地方数千里。慕容廆追思,为之作《阿干之歌》,阿干即“兄”之意。晋建武元年(317),吐谷浑卒,有子六十余人,长子吐延嗣位。吐延长大有勇力,羌胡皆畏之,河西、陇右吐谷浑始此。 |